跳至主要内容

2018.09.18 洪立川:栽培社會棟梁 培中善于發掘學生特長

訪談結束后,黃德財師、楊笠亭師、
洪立川校友与鄭舒文師合影。
(本報美里18日訊)繼日前在“情系培中”的主題中采訪了拿督張孟晉博士后,培民中學繼而采訪了畢業于新西蘭澳克蘭大學并榮獲雙學士榮譽學位的培民校友——洪立川先生。洪立川如今不僅是培民董事,亦是大路彩色服務社的少東。
“情系培中”採訪

洪立川透露,在培民中學的六年學習生涯,是他一生難忘的記憶。洪立川表示,中學時期的他成績不算標青,卻被老師提拔擔任第一屆華樂團主席,在任期間更有幸當上了樂團總指揮。培民教師不會以學生的成績和性格來判斷一個學生的优劣,更不會輕易放棄任何一個學生,這种有教無類的精神讓他深深感動。在老師眼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強項,只要善于發掘學生的潛能并加以發揮,每個學生都可以成才。
訪談進行時影。

洪立川指出,第一次要以華樂團主席身份上台致辭是他當年面對的最大挑戰。要在大庭廣眾面前發言,難免心生膽怯。所幸最后他終于克服了心理障礙,勇敢上台致辭,這對他而言絕對是一個突破,也深深影響了他的未來。洪立川在接二連三的致辭体驗中反复訓練和提升他的膽量,讓現在已踏入社會的他,懂得在适當的場合勇于發表自己的想法与意見。

校友應回校服務

洪立川表示,他之所以會重返母校并擔任董事一職,除了是因為董事長的邀約以外,他更希望可以借此机會回饋母校,為母校的辦學方針提出更多新建議,好讓更多莘莘學子能受到中華文化的熏陶,在制度健全的獨中教育体系中成長。同時,他也呼吁培民校友應該“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只要是對母校發展有建設性的意見都可以大膽提出,集思廣益,讓學校在各個方面都能逐漸步入正軌,并獲取社會大眾的認同。

洪立川指出,培中非常注重學生的修養德行,這种品德教育的熏陶讓不少學子從中受惠。以他自身為例,大學在國外深造的他,懂得感恩惜福,不隨意揮霍父母給予的生活費,亦不敢做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此外,他更懂得怎樣做人、學會與周遭的人融洽相處及如何圓滿地處理每一件事,這些待人處事之道都是在課本上無法學習到的。他強調,學生的素質只有在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下才能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他表示,“求知識在這資訊發達的時代根本不是問題,只要手指滑一滑便可獲取你想要的知識,品行卻不是如此。”培民非常關注學生思想教育上的成長,因此在傳授知識之余也不忘教導學生做人的道理。打從入學那一刻起,培民教師就努力播种,細心灌溉,讓學子心中的善苗能夠茁壯成長,引導他們成為品學兼优的社會棟梁,這點是值得嘉許的。

洪立川認為,能進培民中學就讀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希望學弟妹能理解校董及老師們的用心。洪立川亦呼吁小六學生的家長若經濟許可,不妨把孩子送進培中接受母語教育,學習待人處事及做人的道理,“讀書重要,學做人更為重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