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2019.01.21 放手學習,真實体驗 --中國屏南青少年尋根之旅


左起學生李立鴻、領隊黎玉鳳、
學生王嘉盈游覽鴛鴦溪合影
[培民中學新聞資訊] 詩華日報 (剪报)

培中領隊:黎玉鳳老師

(1)感恩的心
用一顆感恩的心,看待每一件事,幸福、快樂就會無所不在。

(2)出國的疑惑、焦慮
2018年培民中學首次帶領全團25人飛往中國屏南縣參加尋根之旅冬令營,20名學生与屏南的華僑中學學生互相交流學習。
       
當家長用許多疑惑的眼光凝視著我們,當家長焦慮万分在詢問孩子的“領養”分配等,我只能用一句話回复:“沒事儿,請大家放心,一切都安排妥當了”

左起培民中學領隊黎玉鳳、
李松平、林麗華執行長夫人。
(3)放手的學習
是的,凡事事前有了足夠的預備,就不必擔憂瑣碎的小事。學會适當的放手,孩子們才能曉得原來我能自己來處理超大的行李,原來我能自己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原來我能自己調整我上台如何完成我的表演,原來与人相處溝通也不是一件難事,原來自行保管個人重要的物品也能做得好……。我從這次屏南尋根之旅,看到了孩子們各有能力去發揮自己的优點,還能主動發揮團隊互助的精神;雖然也許有時會犯錯,不過也是錯誤中當下學習的一個良机。這就是机會教育,胜于課堂教育一百次。

(4)耐心和堅持
2018年11月19日,我們搭乘馬航2個小時從美里飛往吉隆坡,再乘搭5小時飛机抵達福州長樂机場,又乘搭3小時的巴士車抵達屏南的僑中,這10個小時的行程是足夠考驗學生的耐心了,但是學生都能忍耐、堅持到達目的地。

(5)獨立自主
翌日,學生依然精神奕奕地和同學一起到校上課。無論來回走路上學、用餐、逛街、購物全都是自行處理,甚至還有為自己家人購買衣服,同時也會學習分配花費、學習如何安排時間,學生在當中學會了獨立自主。

(6)互助精神
全團游覽鴛鴦溪期間,因為棧道階梯太長,事前缺乏鍛煉身体的就气喘吁吁,只好找地方歇息;還能走的就互相扶持等待,充分發揮同學之間的團隊精神,全程大約用雙腳上下階梯走了將近三小時,大家開開心心游覽青山綠水的大自然美景,沿途拍了許多精彩的美照。

(7)体驗文化
參觀耕讀文化博物館,學生積极參与活動,大家從体驗中玩得不亦樂乎!除了穿漢服、朗讀三字經,陶藝制作、手捶米粿、腳踏硾米等,還能品嘗了粑、米粿的傳統食品。大伙儿一時興起各自買了魚食,站在鯉魚溪畔,飼魚取樂,讓成群的鯉魚集体向人群游過來,部分學生不忍心一些魚儿沒法搶食,就走到更遠去飼魚,發揮各自滿滿的愛心。

(8)臨別依依 ,情系屏南
最痛的是离別終會來到,在11月29日歡送晚宴的領養家人擁抱時刻,感性的學生依依不舍,無法控制淚奔,還得讓“干媽”過去相擁安慰道別,這告訴了我們“領養”家人是用真誠的心和孩子相處,就像自己的孩子般看顧,這份濃濃的鄉情就牽住了彼此的心,讓孩子們學會尊重和感恩的心,每一篇感言都在期望有一天能回到屏南探望他們親愛的“領養家人”。僑中与培中的雙方父母因為尋根之旅而情系屏南,建立友好關系。有朝一日,再續親情緣。

所有的學生從出國到歸國,感恩一切平安順利,体驗的過程給了他們充實的生活,美好又難忘的回憶,你們真的很棒!

_________

不忘根,不忘本
--中國屏南青少年尋根之旅        

領隊老師:陳忠漢


有一首歌的詞是這么寫著:“一年過了一年,啊一生只為這一天,讓血脈再相連,擦干心中的血和淚痕,留住我們的根”。這是我此趟屏南尋根之旅的心情寫照。我的祖籍是屏南,是先人未到南洋之前的居住地方,那里有許多他們的生活回憶。

美里培民中學首次到訪屏南華僑中學,開啟一個新的歷史篇章。此前,屏南華僑中學已三次到訪美里培民中學。我作為一名校友,曾是老師,在美里屏南公會擔任要職,三重身份之下,更是有責任為兩校之間搭個橋梁,攜手留住我們的根。

回到先人的家鄉,重新認識被時光消磨的每一個角落。我沒經歷過去,但我正体會著先人努力的成果。參觀路下鄉華僑中學的校史室,看到了我外公外婆以及許多為家鄉重建的先賢照片,內心激動澎湃,為他們的奉獻感到驕傲及光榮!

曾在培中交流的學生余光遠,他的父親--余映,正是為我打開尋根之旅的恩人。在他的幫助下,找到了從未謀面的几位家人,不就是“有緣千里來相會”嗎?他們雖年華老去,卻藏不住遠方親人團聚的喜悅。

孩子們的相互交流,打開心門,增進情誼,貼近生活,讓他們在這短暫的12天變得与眾不同。

在學校,他們与當地孩子一起上課,体驗校園文化;在操場上,与同學們一起跑操,鍛煉身体;在家里,与當地家人相處融洽;在戶外,与大家一同游山玩水,學習耕讀文化。

屏南景點數不盡,像白水洋、鴛鴦溪,一拍猶如明信片。可惜此趟孩子們無法親眼看到鴛鴦在河邊戲水。

故鄉總是那么的美!孩子們在這里也有個家,希望有朝一日,大家可以一起回家,看看屏南的爸爸媽媽以及兄弟姐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