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2022.01.23 獲留學生獎學金 林曉鈴中國唸美術 (主)

疫情期間,林曉鈴在家作畫

[培民中學新聞資訊] ( 詩華日報 (剪报))
(本報美里23日訊) 林曉鈴2017年畢業於培民中學。林曉鈴在培民中學就讀期間曾是華樂團的一分子,參加了“春蕾”全國華樂合奏比賽。她也在數次的校內、外揮春和書法比賽獲得獎項。
林曉鈴目前在中央美術學院的造型學院就讀油畫系。而她的雕塑女頭像作業入選2020年基礎部雲端匯報展優秀學生名單,被造型學院基礎部資料室收藏。她也獲得留學生獎學金的三等獎。

回憶起在培民中學的日子,林曉鈴表示她有一群感情很要好的朋友相伴,並且一起努力著。每個老師對林曉鈴來說也都特別重要。除了課堂上教導過她的老師,還有因為參加社團而熟悉的老師。


培中師生關係融洽


她說,這些老師不僅僅是灌輸知識的老師,平時老師跟學生會像好朋友般一起交流,師生關係融洽。這種亦師亦友的情誼對林曉鈴來說特別難忘。她特別感謝老師對她的提拔及關愛,是培民中學栽培了她,幫助她在各方面的成長。

她表示,透過參與社團活動,能訓練她如何在課業和社團活動之間取得平衡,鍛煉抗壓能力、激發自身的潛能、交際溝通能力和培養各個方面的軟技能。

“我的中學生涯是很繽紛多彩的,有歡樂有淚水。這種種的積累使得我在大學,在面對更加壓力的環境下,我能快速地適應,且算得上是游刃有餘。再加上我嚴於律己和對自己有一定的目標要求,所以就算覺得辛苦也一定會堅持下去。”


雙軌課程擴大視野


作為理科生的林曉鈴,除了報考SPM和UEC之外,另外報考了美術,及至後來她選擇了純藝術作為深造的科系。她表示,也許人們會對她的選擇感到不解,但她不後悔,因為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自己適合什麼。

她補充,中學接觸過理科,也能鍛煉她的思維,雙軌課程的多元性擴大了她在學習上的認知和視野。“其實現在的藝術也和科技等跨專業結合,因此這在我的學習上有很大的幫助!”

“從培民中學畢業到中國深造,首先在語言上就有很大的優勢。文化課的掌握對我來說幾乎沒什麼問題。除了中文母語外,培中十分注重學生三語的掌握,這也給予我穩固的語言能力。”


掌握三語提高優勢


她隨後舉例,自己有幸在一位著名英國雕塑家的展覽開幕式中當一日工作人員。 因為自身能掌握三語,使得她能與外國人溝通。她藉著這個優勢,得到了擴大視野的機會。

此外,因為林曉鈴在培中加入過華樂團,這也讓她決定繼續在大學加入民樂社,和同學們一起到外演出。

中央美術學院是中國頂尖的藝術學府。林曉鈴認為處在一個充滿優秀傑出的老師與同學的環境中便需要不斷地鞭策自己。她表示,至今還是有人認為,學藝之人無非是不愛學習之人和單純用筆劃些東西的簡單技術活。 但林曉鈴認為這其實是一種誤解。

從學習基礎到進入工作室,林曉鈴從開始認識到深入了解吸收各種藝術思潮,古典至當代,各類課程、講座、畫展,都在告訴她,藝術原來如此多元,而不僅僅是 “畫畫”。

它可以從很私人化的東西到反映社會生活乃至一個時代的人類社會意識形態。

去年寒假回國後因受疫情所困,林曉鈴隨後的學習生活就只能在家裡上網課。


疫情期間居家學習


疫情期間,她只能和老師視頻會議或者透過微信信息聯繫。中國高校恢復線下課之後,學校的同學們都能在課堂寫生,自己卻還是只能在家利用有限的資源學習進行創作等,也遺憾錯過好幾個想去的藝術家和美術館的展覽。但她沒有因此頹喪,而是盡量透過自學增加一些知識。 居家這段時間,林曉鈴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與老朋友更頻繁地聯繫。

另外,她也有機會沉澱自己,不斷尋找摸索內心那個屬於自己的繪畫語言。

林曉鈴表示,希望疫情能夠盡快受控,讓留學生能夠盡快獲得批准入境,重返校園。 她也希望學弟學妹們能努力學習,把握和享受中學的時光,去奮鬥去創造,盡全力地展現出更好的自己。
即使累了也要努力堅持下去,因為你的堅持終將會美好。她以她很喜歡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我們生而不同,也必將與眾不同。”
培民中學仍然接受2022年的新生報名。 每逢週一至週五(早上8時至下午5時),週六(早上8時至中午12時),家長可親臨本校辦公室了解詳情及報名,或致電培民中學書記處(085-432448/011-55052448)詢問有關詳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