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2024.10.10 譚萬祥:三方向推高水準 培中華樂團衝向國際

培民中學華樂團音樂總監兼駐團指揮譚萬祥

譚萬祥擔任2023/2024屆上海音樂學院世界之聲留學生合唱團的社長和指揮,成員來自世界各國,包括中國學生。圖為演出後與合唱團成員合影

譚萬祥在上海音樂學院進修期間擔任奧爾良國際鋼琴比賽上海分站制作。左5為上音藝管系副教授顏聰

( 詩華日報 (剪报))

(10日訊)培民中學華樂團音樂總監兼駐團指揮譚萬祥稱,他目前將從三個方面推動培中華樂團,即普及華樂學習、培養專業教學團隊與拓展國際化活動。


他希望華樂在培中能夠持久地發展下去。

他說,計劃通過一系列活動如華樂體驗營和音樂會,積極推動這項中國國粹,使華樂在培中生乃至美里青少年中普及化。


培養華樂教學人才


在培養專業教學團隊方面,他希望在培中致力培養未來的華樂教學人才,鼓勵他們在高中畢業後繼續深造,攻讀音樂表演、音樂工程、音樂藝術管理等相關專業。學成歸來後,為華樂的系統化傳承獻力。

“培中華樂團將嘗試舉辦更多大型且國際化的活動,提供團員與專業演奏員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同時,通過這些活動,將培中華樂團推向國際舞臺,使其成為培中乃至美里具有代表性的華樂團體。”

譚萬祥今年8月份剛從上海音樂學院進修歸來。他表示,在上海進修期間結識了多名國際音樂家,也參與各類藝術活動開拓了眼界。他希望能把這些藝術對感官的沖擊與體悟帶回美里與培中的學弟妹分享。

譚萬祥是培中校友。他說,培中華樂團的教學團隊,以學長姐一代傳承一代的方式延續至今,校友絕對是培中華樂團最大的資產。


致力提升華樂水準


他常常鼓勵學生把興趣專業化。

“我們在介紹培中有華樂團時,需要呈現的是正規的演奏方法,完整傳承,這才能走得長久。”

“樂器也可以是社交工具、調劑生活的工具,求學生涯不僅僅是讀書。就算是業余,把自己的(華樂)水平提升到院校水平,不受技術限制,更能盡情享受舞臺表演的魅力與音樂的美妙。”

譚萬祥表示,培中華樂團培養的團員在畢業後,無論前往國內或國外的院校深造,依然能夠充分發揮他們的興趣與才能。他們的演奏水平廣受認可,即使在中學畢業後,也可以通過華樂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並在世界各地的音樂舞台上繼續展現自我。

“這些院校和樂團對我校培養的華樂學員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他們的水平高。”


年年得獎無數


他說,培中華樂團希望建立一個系統,為有志於音樂事業的人提供支持和引導,讓這些學員知道可以怎麼走,可以往哪里走,甚至組建團隊,共同追求音樂理想,不把興趣僅僅停留於興趣。

他強調,培中華樂團學員皆以院校的華樂標準鞭策自己,大部分學員不僅滿足於考級,更追求往更高層次邁進,比如6月份到上海音樂學院進行交流歸來的6名學生——許嘉祥、蔡佳穎、陳睫宜、許新傑、林致輝、陳俍宇,他們不僅是培中華樂團隊的主力,亦是在華樂技藝上精益求精的學員。

他表示,非常期待更多人加入推動華樂的團隊,不僅僅是傳承,也有多一個職業選擇。接下來,他會向學員註入原創音樂的思想教育。

培中華樂團年年得獎無數,單是今年便斬獲數個大獎,比如5月份在“2024年國際青少年鼓樂挑戰賽”中,楊千宇獲得青年組(15歲-17歲)超級金獎(95分以上);8月份,“2024南風北國際華族器樂大賽”,林致輝獲得琵琶/柳琴中阮獨奏少年B組(16歲-18歲)金獎,譚萬祥獲得優秀指導獎。

培中華樂團目前是美里市規模最大、編制最完整、演出水平較高的華樂團,亦是培中學生團體中最具影響力的團體之一。在培中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懷和支持下,該校樂團先後邀請本地與國外音樂家擔任指導,排演了大量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逐漸形成一支具有一定風格和品位的華樂團。完整編制的培中華樂團是由五個聲部組成,包括:吹管聲部(笛、嗩吶、笙和管)、彈撥聲部(柳琴、琵琶、阮、揚琴和三弦)、拉弦聲部(板胡、高胡、二胡和中胡)、低音聲部(大提琴和倍大提琴)以及敲擊聲部(各種鼓類、鈸、鑼、木琴、軍鼓和定音鼓等)。


评论